当人们还在讨论 “产业” 与 “生活” 如何平衡时,华媒视野在金华的躺坪音乐周里,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—— 让两者像藤蔓与花一样,自然共生。这场看似轻松的音乐盛会,藏着对城市发展的深层思考。
草坪边缘的 “非遗音乐工坊” 里,婺剧老艺人正带着年轻人学唱《僧尼会》,旁边的电子音乐人则用合成器把婺剧唱腔改编成新潮的 remix 版本。有位做文旅开发的观众感慨:“原来传统非遗不是只能放在博物馆里,还能这样和现代音乐玩到一起。”
在 “音乐 + 农业” 展示区,当地农户用玉米皮编织成小吉他挂件,用南瓜雕刻成音箱,连摊位上的蔬菜都被摆成五线谱的形状。“以前觉得种地和音乐不搭边,现在发现,我们种的粮食能填饱肚子,他们唱的歌能填满心灵,都是给人力量的东西。” 一位老农的话,道出了跨界融合的本质。
更巧妙的是 “音乐创业市集”,华媒视野邀请了十位在金华扎根的年轻音乐人,他们带来的不仅是 CD,还有自己设计的音乐主题民宿套餐、乐器培训体验课、原创手作饰品。“以前总觉得做独立音乐很难活下去,这次在音乐周上,一天就接了二十多个民宿订单,原来热爱真的能当饭吃。” 一位唱作人兴奋地说。
展开剩余35%傍晚的论坛上,城市规划师、音乐人、商户代表围坐在一起,讨论 “如何让音乐成为城市的日常”。有人提议在菜市场装背景音乐,有人说可以在公交站设置点歌机,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,在热烈的讨论中渐渐成型。
华媒视野打造的这场盛会,不只是一场演出,更是一次城市实验 —— 实验如何让音乐渗透进产业的肌理,让产业滋养生活的温度。当音乐成为连接点,金华的每一个角落,都在奏响和谐的乐章。# 产城融合新样本 #金华音乐产业周 #华媒视野城市实践
发布于:浙江省最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